身为历史上第一个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苏联曾经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和中国关系密切。
但好景不长,自赫鲁晓夫上任之后,中苏关系开始急剧恶化,甚至到了敌对的程度。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受越南侵扰,背后就是苏联在暗中发力,否则越南没有这个胆量,也没有这个能力和中国抗争。
展开剩余89%十年之后,中国的对越反击战取得胜利,苏联的内部矛盾也愈发明显,最终走向了解体。
苏联解体之前,俄罗斯政治家、曾在中国政务院担任经济总顾问的苏联专家阿尔希波夫曾经直言,跟中国闹掰是苏联目光短浅之举,是苏外交史的“最大失败”。
那么,苏联为何会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只是因为赫鲁晓夫吗?
中苏关系缘何转变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次日,苏联就承认了新中国,并且于10月3日正式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当时的中国和苏联无疑有着深厚的革命情谊,苏联身为当时社会上数一数二的大国,选择和中国建交,这对新中国来说意义重大。
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加上苏共在革命年代对中国帮助颇多广源优配,所以新中国对于苏联十分尊重。
尤其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中国从苏联引进了许多项重点建设项目,以此也奠定了中国工业化部门的基础,正是在这些基础上,中国逐步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工业经济体系。
按照这个情况,中苏的友好关系前景广阔,可苏联的野心和胃口并不小,在中国发展走上正轨之后,苏联方面还想继续插手中国内部事务。
斯大林下台之后,赫鲁晓夫开始逐年清算斯大林的错误,同时在国际上屡次指责新中国。面对赫鲁晓夫的强硬态度,中国不甘示弱,两国的关系开始迅速恶化。
1956年,苏联举行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批判了斯大林执政时期的错误以及苏联内部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中国认为,全面否定斯大林的奋斗成果是错误的,中国共产党不赞成苏联当局的做法,两国矛盾初现。
1961年,苏联共产党举办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在这场会议之后,苏共领导人和苏联报刊开始疯狂的攻击中国共产党,面对苏联的不合理行为,中国也在《人民日报》等媒体中进行了反驳,中苏两国的论战达到了高潮。
中苏虽然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在论战期间,两国的意识形态已经出现了分歧,而早在1958年,苏联就已经提出要在中国领土和领海建立中苏共管的电台和舰队,这样的要求,无异于在中国安插苏联的监视器。
这对于任何一个主权国家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
苏联不希望中国发展的太快太好,他们想要在军事上控制中国,甚至吞并中国,狭隘的思想让苏联很快走上了下坡路,而彼时的中国,则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底线,从未动摇。
1964年广源优配,苏联开始在中苏边境增兵,对中国的国家安全造成了巨大的隐患,并在此后的5年间频繁挑起事端,致使两国关系降至冰点。
面对苏联的挑衅,中国在珍宝岛对苏联进行了反击,并且对苏联进行了一系列反制措施,然而,没尝到甜头的苏联却仍旧不死心,继续援助越南,企图以此来给中国制造麻烦。
越南内部战争期间正值中苏交恶,中苏两国都希望能够通过援助越南来彰显自己的国家实力,稳定自己的国际地位。
然而,越南在内战结束之后倒向苏联,开始对中国边境侵扰,苏越两国虎视眈眈,好在这一时期,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
中美关系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成功破冰,此后两国往来密切,在中国决定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前,特地和美方进行了商讨,希望美方能够在中国出兵时遏制苏联,以绝后患。
1989年,中国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结束,中国的胜利让苏联望而却步,因为此刻的苏联,已经到了解体的边缘。
苏联专家口中的“最大失败”
上世纪八十年代,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不再发挥作用,工厂效率低下,苏联群众连买个面包都要大排长队。
与此同时,苏联内部多个国家和民族的分裂问题严重,戈尔巴乔夫的“历史虚无主义”政策导向,无法带领苏联继续走下去,已经让苏联到了解体的边缘。
在中国结束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同年,戈尔巴乔夫尝试修补中苏关系,此时的中国因为改革开放和坚定的社会主义政策,经济实力已经得到了质的飞跃,让戈尔巴乔夫很是眼红。
于是戈尔巴乔夫请来曾在中国政务院担任经济总顾问的苏联专家阿尔希波夫,希望阿尔希波夫帮忙分析中苏关系的历史问题和前景。
在中国工作8年,阿尔希波夫熟知中国当年的情况,也是中苏关系恶化的见证者、经过分析之后,阿尔希波夫得出的结论是,和中国闹掰,是苏联目光短浅之举,同时也是苏联外交史“最大失败”。
阿尔希波夫一语点醒梦中人,原本中国是苏联强大且可靠的朋友,但因为苏联的固步自封,一点一点的将中国推开,推到了西方大国面前。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苏联帮助中国打开了美国等大国的市场,而此刻的苏联,经济却迟迟没有进展,陷入停滞的僵局。
虽然如今的俄罗斯依旧强大,但历史上的苏联的确在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等人的领导下走错了方向,大伤元气,最终让利给美国,导致苏联彻底解体。
以史为鉴,更能明晰未来的发展方向,苏联的失败正是为如今的俄罗斯提供了经验,现在中俄关系紧密,往来密切,合作成果颇丰,如果赫鲁晓夫等人知道了,应该只会后悔自己当初的错误决定。
参考资料:
人民网:2012-09-26:听阿尔希波夫谈中苏关系
党史博览:2023-07-12:毛泽东、邓小平分析中苏关系恶化的原因与责任
参考资料:
人民网:2012-09-26:听阿尔希波夫谈中苏关系
党史博览:2023-07-12:毛泽东、邓小平分析中苏关系恶化的原因与责任
发布于:江苏省财融天下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